ID: 22671674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674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导:导言,查预习(列时间、找两段) 读: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展: 1.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价值,形成对当今中国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战国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2.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编户齐民 6.隋朝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隋书·食货志》 大索貌阅 7.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8.宋朝 主户与客户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10.明朝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11.清朝 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素养史论] 唯物史观———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1)加强人口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2)维护社会稳定,遏制地方割据。 (3)征收赋税徭役,保证财政收入。 (4)稳固社会结构,维护社会秩序。 笔记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B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摘编自王文录《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提示 (1)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 笔记 材料二 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探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提示 (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不抑兼并”;赋税改革重视财产税;政府灵活调整户籍划分。 笔记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 秦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交通要道十里设一亭 乡里制度 县 乡 里 县长(令) 三老、啬夫、游徼 里正 什伍组织 邻保制度 十家牌法 里甲制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北宋 保甲制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