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1986

第23课 马说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1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3课,马说,练习题,答案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祗(  ) 粟(  ) 骈死(  ) 食马者( )槽枥(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故虽有名马    (3)策之不以其道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不以千里称也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心如意 B. 才美不外见 见异思迁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曲径通幽 D. 执策而临之 如临大敌 4.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也”的语气。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安求其能千里也 (  ) (3)其真不知马也 (  ) 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才美不外见 6.辨析下面句子中的“其”各属于哪种用法,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虚词“其”的几种用法: ①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②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默写填空 (1).《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4).《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 (5).《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加点词。 (1)一食或尽粟: (2)是马也: 10.翻译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1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各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