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67487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之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39张)(共39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9140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9张,之一,课件,蜀州,之任,少府
  • cover
课件39张PPT。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2、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3、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熟练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近体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选自《王子安集》送 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江亭夜月送别 王 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曹植《赠白马王彪》······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 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è城阙: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àn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qí无为:岐路:沾巾: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 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运用借代的修辞。赏 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 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