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是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日本NHK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认为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 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大型记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课标要求: 1、通过地图,了解石器时期中国境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掌握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 7千-5千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841年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国人暴动 商朝建立 夏朝建立 元谋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西周建立 青铜时代 时空坐标: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遗址代表: 生产生活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劳动对象———渔猎采集 社会关系———群居生活 认知发展———学会用火 历史概念: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公元前2070年)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遗址代表: 历史概念: 遗址 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生活 仰韶文化 距今约 7000— 5000年 黄河流域 会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距今约 5000年 黄河流域 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约7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 (约7000—5000年前) 红山文化 (5000年前) 龙山文化 (5000年前) 河姆渡文化 (约7000—5000年前) 良渚文化 (5000年前) 原始农业产生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打制 磨制、使用陶器 食物来源 采集、渔猎、使用天然火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人工取火 社会生活 群居、穴居 定居、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原始 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表现: 经历了约二百万年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原始社会组织 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异同 相同点:(1)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1)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2)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3)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易错辨析:陶器与瓷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陶器的使用有利于人类定居下来。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