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374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72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 cover
五下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的表现一个人的特点。选入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这些文章中学习描写基本人物的方法。《人物描写一组》有三个片段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 《摔跤》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比赛的情景。主要运用动作描写,辅以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了了小嘎子机灵活泼、争强好胜的特点,小胖墩憨厚敦实、稳重笨拙、力气大的特点。 本文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者精准使用动词。比如蹦来蹦去、踏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揪在一起、三抓两挠、推拉拽顶、扳、钩、别等。这些动词不重复,而且非常形象。 2.动作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围着他猴似的蹦来蹦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让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3.作者在写动作的同时,还加入了议论或评价。如: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了、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这样,更能突出人物当时的心理。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能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思维能力:能梳理、总结写人的基本方法。 审美创造:能结合例文和旁批,进一步感知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嘎”“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8个生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4个词语。 2.结合描写人物的语句,说说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特点。 3.学习用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任务 1.出示单元导语页:屏风中的人物你认识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 预设:诸葛亮神机妙算、刷子李技艺高超(学生预习过知道)、外公眷恋祖国、黄继光英勇无畏、织女勤劳善良。 过渡: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 2.本单元我们走进第五单元,这是习作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会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 揭题13.人物描写一组———第一个片段《摔跤》师生齐写课题 二.初知课文 字词检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关注注音的字和课后生字,以及不认识的字,和同桌相互学习。并思考,这个片段写的是什么? 1.读过了这三个片段。段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交流预设: 这个片段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结果小嘎子被摔了仰面朝天。(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并说完整) 2.字词检测 小嘎子 下冷绊子 揪住 扳手腕 摔跤 搂抱 仗着 鞭炮 欺负 三抓两挠 学生读,注音读音,关注难字的字形 三.品读,感受人物特点 (一)梳理内容 1.在学习《景阳冈》武松打虎片段时,我们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面,分别梳理了武松的打虎三个阶段(防守、相恃、进攻)重点动作的词语,理清了打虎的过程。(课件出示,帮学生回忆) 2.我们也可以把摔跤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起初、相恃、结果,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四个阶段的句子,并标出写嘎子和小胖墩儿关键词。(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3.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思维导图。 4.学生看着导图说一说他们摔跤的结过。 5.找学生台前演一演摔跤的情景。(老师提醒注意安全) (二)你觉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从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的相关词句并批注。 2.预设交流: (1)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他抓住小胖墩动转不灵活的弱点,想把小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