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956

【岭南版】美术五下第17课《群居动物模型》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607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岭南,美术,五下,17课,群居动物模型,核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7群居动物模型 教学设计 课题 群居动物模型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群居动物模型》这一课是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认识群居动物和群居动物的优势,吸引学生兴趣并通过群居动物的行为以及联动拉杆原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群体协作与个体行为的互相依赖,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艺术手段表现这一原理,最后通过对群居动物行为的观察,结合联动拉杆的原理,理解每个个体在群体中如何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探索如何通过联动拉杆的机制表现动物群体协作的特点。进而提升自己对在表达物化的创意方式和思考的能力。教材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通过介绍群居动物的概念和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群居动物,认识不同手法制作呈现出的群居动物模型作品。2、学习完理论之后能够进行创作,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多个创意特点和设计灵感完成美术创作,增强个人所得感。3、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运用不同手法制作群居动物模型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变化,记录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观察群居动物并结合联动拉杆原理的艺术表现,明白如何呈现群体行为的动感和协调性。2.创意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使用联动拉杆的模型,结合不同材料和构造,创造可以实现物理运动的艺术装置作品,体现群居动物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3.审美感知:在作品创作中,不仅要关注形象的塑造,还需要考虑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感。明白如何通过作品的线条、形状、运动轨迹、色彩搭配等表现群体行为的和谐美感。4.文化理解:群居动物的合作与联动拉杆的原理反映了人类文化中的集体合作与协调精神。通过这种物理原理的展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传达群体之间的互助精神与社会文化的深层次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0-11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到形成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掌握运用联动拉杆的原理。 难点 设计制作会移动的群居动物模型。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引入视频、有关纸材的实物和图片,卡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大自然中的动物常常成群结队地觅食、迁徙它们之间亲密合作,显得十分友爱。让我们一起利用联动拉杆的原理来表现群居的动物吧!(出示图片) 观看视频,初步认识群居动物。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内容。 讲授新课 小贴士:什么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是指以群体为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无论进食、睡觉、迁移等行为都以集体为单位,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助的动物。小贴士:常见的群居动物有哪些?很多昆虫是群居动物,比如:蜜蜂、蚂蚁、蝗虫等;很多海洋动物是群居的,比如:黄鱼,金枪鱼,梭鱼;还有很多鸟类,比如:火烈鸟,海鸥,企鹅,鹈鹕,麻雀,以及象天鹅,大雁这样的候鸟们。(出示图片)小贴士:群居动物有哪些优势?安全性增加:群体中的个体可以通过集体行为抵御天敌,如狼群通过集体围猎保护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