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7228

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09-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428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十,学年,逻辑,必修,选择性,统编
  • cover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比喻为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2.对于苹果、脐橙、香蕉、菠萝,我们可说它们是“水果”,或“植物的果实”;对于大雁、海燕、丹顶鹤、天鹅,我们可说它们是“飞禽”,或“鸟纲”。这说明( ) ①感性具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②感性具体能上升到思维抽象 ③人们能从个性中抽取共性 ④思维抽象的认识是正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事物是多样性的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感性具体( ) ①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②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具有局限性 ③是事物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④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是错误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制造方面,中国致力于合成各种技术,而不是直接复制某种单一产品。中国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复制,而是在创造性地发展。这表明( ) ①复制别人的技术不会促进我国技术的进步 ②技术的合成是一种最高技术创新 ③技术的合成是一种辩证否定 ④对别人的技术创造性复制的动力来自事物自身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浮点计算处理能力达到10的18次方,是“天河一号”的200倍,存储规模是“天河一号”的100倍。技术不断进步,纪录被不断刷新,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是( ) A.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不断否定自身的过程 C.借助外力实现的变化 D.实现持续量变的过程 6.下列对思维具体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认识的起点,而不是结束 ②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 ③它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④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1946年,他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这一科学理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由此可见() ①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 ②感性具体为物理力学概念这一思维抽象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物理力学理论的创立是从最一般的感性抽象规定开始的 ④物理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思维抽象的环节包括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通过这些环节的应用和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下列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①研究经济问题时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理想化 ②通过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来控制光合作用的实验环境———分离 ③伽利略用一个公式s=1/2gt2表达了自由落体定律———简略化 ④把整个生产流程分解为若干个环节,然后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提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华文明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既有的、现存的“生”与作为生生之下一环节的新生之“生”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的消灭与敌对,而是相互成全的发展与实现。因此,以“生生”的眼光看待文明发展的中华文明,既不会盲目守旧,也不会全面否定。这体现了( ) ①应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