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7780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0869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 --辛弃疾《永遇乐》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六州歌头》 导入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病起书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矢志抗金,忧国忧民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 陆 游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者: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题解 书 愤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写作背景 读文鉴赏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人世情味。 客:客居。 京华:指京城临安。 近年以来人世情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而来客居京城? ▲《临安伟观图》局部 直抒胸臆,诗歌开头就用了一个生动巧妙的譬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接着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的伤感。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是否合乎情理? 显得不合乎情理,对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联系背景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深读诗歌,鉴赏手法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颔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以乐景写哀情,临安春雨杏花等景致,用意还是体现旅居京城时的郁闷惆怅,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 颔联:写客居生活。“一夜”与“明朝”:虚实结合 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太平盛世”,忘了亡国之危。 虚实相生显愁情 读文鉴赏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 草:草书。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写草书消遣。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①用典:暗用了张芝的典故,借以表明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诗句中“闲情”背后的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 ②细节描写:“闲”指悠闲,“戏”指嬉戏(游戏)。这两个细节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悠闲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含蓄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有志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