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 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 能找出描写毛主席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毛岸英,毛主席的长子。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人物简介 彭德怀 péng nǐ móu shū 拟定 参谋 特殊 chóu chú 踌 躇 àn 黯然 gé 马革 fù 奔赴 学认字词 炼 尊 搞 眷 赴 殊 péng nǐ ruì sǔn liàn juàn fù gǎo shū zūn 彭 拟 瑞 损 móu 谋 duàn 锻 签 qiān 革 gé 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 毛岸英同志 忠臣的遗骨。 初读课文 写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做出了将爱子埋葬在朝鲜的决定。 写毛主席收到了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两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 4): 第二部分(5—10): 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 地点 开篇交代了地点和人物,预示有重大的事件将要发生。 人物 品读课文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电报讲述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 体会毛泽东的心情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内心无比悲痛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毛岸英的成长历程 省略号蕴含的内容: 毛泽东不愿意相信儿子真的不在了。 更加突出了毛泽东失去爱子的无比悲痛之情。 这次怎么会…… 此段为回忆 插叙 主席心中的愧疚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毛泽东面临抉择的心情如何?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心情是悲痛难过的 这些动作和神态表现出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和对儿子的思念,而此时此刻,他还要面临一项艰难的抉择。 动作描写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作为父亲,毛主席真的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真想让爱子的遗骨归葬,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普通父亲的真实感情。 心理描写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最终决定: 将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 语言描写 毛主席的话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大胸怀。 如何理解“踌躇”一词? “踌躇”是“犹豫”的意思,这里并不是说毛主席有所反悔,准备收回自己的决定,而是用两个反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