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认识“仞、岳”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7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jì rèn yuè 蓟北 仞岳 tì 涕泪 cháng 衣裳 xiāng 襄阳 学认字词 rèn yuè mó yí 仞 岳 摩 遗 tì wū 涕 巫 lí 篱 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个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裳。 cháng shang 裳,通常指代“衣服”。 从军行 [唐]王昌龄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何理解题目“从军行”? “从军”就是参军。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标题中加“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题目解析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江宁丞,世称“王江宁”,后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 因其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代表作有《出塞》《采莲曲》《芙蓉楼送辛渐》等。今存《王昌龄集》。 诗人简介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青海湖 祁连山 位于敦煌西北地区 环境描写 古诗品读 读了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 暗,荒凉,阴沉。 青海湖的上空阴云,遮住了绵延千里的雪山,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上,站着一位守边将士,他孤独而又坚毅的站在那里,遥望着远处的玉门关。 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绮丽壮阔,苍凉雄浑的画卷。 青海湖 玉门关旧址 祁连山 “孤城”“遥望”包含什么意味? 对故土的思念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四句由写景转为抒情。 西域古国,此处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磨破 战衣 楼兰古城 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什么样的情感呢?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从军行 景———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杀敌报国 崇高精神 情———穿金甲、终不还 诗歌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战斗的惨烈,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结构梳理 王昌龄的边塞诗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拓展延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如何理解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将晓”指快要天亮,“篱门”指篱笆门,“有感”是感慨的意思。 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目解析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同情人民苦难。 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诗人简介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滔滔万里黄河奔流不息东注入海,华山与天相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