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中考生物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1)生物与环境 考情分析 课标解读 1.生物的特征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调节能力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科学探究法及“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全国中考近两年考查情况 核心考点 试题分布 分数 热度 生物的特征 经常出现在中考试卷的第1题 2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题以实验探究题为主 4-14分 生态系统 选择题和大题常考试题 4-14分 生物圈 选择题或大题中某一挖空题 2分 科学探究方法 本专题涉及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及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实验,经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分 备考指导 生物的特征是每年的必考知识点,理解每个特征的内涵,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态系统是热考点,需结合当代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污染等一起复习。 考点突破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ChatCPT聊天机器人 B.美丽的珊瑚礁 C.荒漠里的生石花 D.公园里的群马雕像 2.2025年央视春晚上,人形机器人和舞蹈演员配合,共同演绎了一场创意满满的《秧Bot》舞蹈。与人相比,下列哪项不是机器人具备的( ) A.能运动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指令作出反应 D.能存储信息 3.调查法是为达到预期目标,制订方案,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下列采用此方法的是( ) A.去某水域查看河流的源头是否有污染源 B.振动的音叉轻碰含羞草的顶部和叶,含羞草的叶会合拢 C.探究桑叶是否具有降血糖的药理作用 D.用望远镜察看某种鸟的形态和行为 4.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各项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生长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D.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 5.下列各项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南橘北枳”说明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6.我国研究生物的历史十分悠久,《尚书》曾记载“鸟兽同穴”的现象,指的是鸟利用鼠穴营巢,鼠也得到鸟为它们报警。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似的是( ) A.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引起手癣、足癣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 C.稻田中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 D.成百上千只蜜蜂生活在一起 7.“麦草方格固沙法”能阻止流沙,以提高方格中种子的萌发率。腐烂干枯的麦草被微生物分解后,有效缓解土地荒漠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肥料是影响沙漠中植物生长的唯一因素 D.腐烂干枯的麦草和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8.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发现了大量鼠妇,于是小组成员想初步探究“潮湿土壤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2只鼠妇,准备了干燥沙土和潮湿沙土,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可以有两个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将纸盒放在寒冷的环境中 D.2只鼠妇具有偶然性,增加误差,需要至少10只鼠妇 9.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 A.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杀菌 B.需要加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B.丁要增加20千焦能量,最多需要20000千焦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若丙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乙的数量也减少 D.这四种生物与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