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734

《2乡下人家》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8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乡下人家,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2《乡下人家》实践性作业设计 教 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第2课时 作业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课文中乡村生活场景的理解,掌握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运用观察、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升语言表达和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增强环保意识。 作业类别 作 业 内 容 备 注 课前作业 (分享、铺垫) 【作业一】观察记录:观察自家或村庄周边的庭院、菜园、小河等场景,用简单文字或绘画记录一处最感兴趣的景物(如 “爷爷的南瓜架”、“傍晚的炊烟”)。记录时注意:①有哪些事物? ②它们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形状? ③你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作业二】收集一种乡村特有的植物(如稻穗、狗尾草)或农产品(如晒干的辣椒、玉米),带到课堂分享。 课堂作业 (自主、合作、交流) 【作业一】课文场景 “再创造”(自主 + 合作) 分组活动: 小组选择课文中 “瓜藤攀檐”“雨后春笋”“鸡鸭觅食” 等场景中的一个,用自带材料(树叶、彩纸、黏土等)拼贴或绘画还原画面。 要求:体现事物的动态(如 “母鸡率领小鸡”),并标注关键词(如 “鲜嫩的竹笋”“欢快的鸭子”)。 班级展示: 小组代表介绍作品,其他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细节(如 “‘青、红的瓜’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 【作业二】乡村生活 “金话筒”(交流 + 表达) 角色扮演: 小组内分配角色(如 “乡下人”“游客”“小记者”),模拟对话。 例: 游客:“您家院子里的丝瓜花真美!” 乡下人:“这是我亲手种的,每天早上浇水……” 互动评价: 其他小组用 “点赞卡”(如 “声音洪亮”“对话生动”)评价表演。 课后作业 (拓展、创新、应用) 【作业一】写一写:连续三天观察同一种乡村事物(如 “邻居家的母鸡孵蛋”、“菜园里的番茄成熟过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变化。 【作业二】做一做:用稻草、松果、旧布料等材料,制作一件 “乡村主题” 手工艺品(如稻草人、树叶书签),并附上创作说明 教 学 反 思 本课时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我认为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作业素材均来自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南瓜架、稻穗),降低实践难度。二是作业融合了语文、美术、社会等学科,培养了核心素养。三是通过 “任选任务”“分层评价”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参与热情。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