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9042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提升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350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主义,单元,第二,统编,答案,历史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台过程:首先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宪法初稿,然后经过北京五百多名高级干部、各地区单位八千多人和占全国人口约三分之一的一亿五千万人三个月的讨论,最后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通过。材料反映了这部宪法的制定( ) A.为土地改革提供了依据 B.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C.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 D.充分发扬了人民民主 2.建国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掀起了“大跃进” 3.图1和图2所示的科技成果( ) A.先后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B.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核垄断 C.表明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1954年,“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阶段进入到制造阶段;1956年9月,国产B2-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发动机的历史。对上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B.“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C.抗美援朝,空军发展 D.援助他国,共同发展 5.“宝成铁路通车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沟通了大西北和大西南,让蜀道不再难、秦岭不再险,让川陕交通换了新天”。这件“大事”的完成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西部大开发 6.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它反映了(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C.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7.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美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发展的时期。如表为1953-1957年中国与美国工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由此可知( ) 工业 农业 中国 19.6% 4.8% 美国 4% 1.8%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超越美国 B.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C.美苏冷战加速美国经济发展 D.这一时期中国重点发展重工业 8.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应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9.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建国村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人民公社 10.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确立生产资料私有制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11.我国在1953--1957时期所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54年9月20日,某部文献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办法。下午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起立,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五分钟。这部“文献”( ) A.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B.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总结了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