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9043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材料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614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主义,第二,统编,答案,历史,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题 1.民主探索·发展奠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负责六项筹备工作。参加新政协的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各界无党派人士约占26%,民主党派成员约占30%。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等63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指明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概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2)有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根据材料二分析该结论的理由。并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绩。例举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新年伊始的号召热情洋溢,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一五”计划将国家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近六成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其中88.8%用于制造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建设……在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我国争取苏联帮助“一五”计划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对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一五”计划的五年里,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上缴的利润,全国各族人民还踊跃认购国家建设公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1956—1966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提出的理想目标,并归纳新中国追求实现这一目标的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分析“一五”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期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