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园地 第1课时 第2课时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很长,而且是分成几个部分写的。《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 第1课时 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我知道了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阅读的时候,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边读边想,停下来想想前面的内容;还可以瞻前顾后,前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返回去看一看。 说发现 如阅读《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时,可以仿照课后练习二的样子给第二至六部分列小标题,然后抓住主要人物和情节,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议方法 用文中关键语句拟小标题是很重要的方法,试着运用这种方法为《芦花鞋》拟小标题吧。 (一)_____ (二)_____ (三)_____ (四)_____ 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 青铜拿起余下的十双芦花鞋,跑进了风雪里 城里人二话没说,就付了钱 青铜的赤脚踏过积雪 演练台 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chǔ 第2课时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在本单元学过。 悬梁刺股 “悬梁”是东汉时孙敬的故事。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闭门从早读到晚,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会打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 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过来继续读书,后来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刺股”是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的故事。苏秦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广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困倦欲睡时就 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种突然的痛感会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读书学习勤奋刻苦。 凿壁偷光 西汉丞相匡衡勤奋好学,幼年时期因家贫,没有烛光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有个大学问家名叫杨时。杨时是一个有礼貌、谦虚、好学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办法把想获得的知识弄懂。有一次,杨时和好朋友游酢相约一起去向当时很有名的大学问家程颐求教。两个人走到程颐家的时候,恰巧程颐在家里睡觉。懂礼 貌的杨时建议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个人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没醒,他们依然在大雪中等待。这时候,游酢冷得受不住了,他几次想要把老师叫醒,但是杨时阻 止了他。于是两个人继续在大雪中坚持着,等待老师醒过来给他们讲解问题。当程颐睡醒的时候,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恭敬求教的千古美谈。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书,才能把事情办好。”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 军务繁忙,哪有时间读书啊!”孙权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