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9968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8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
  • cover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共6题) 1.(3分)字音字形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á) 心无旁骛 锋芒毕露 B. 龟(jūn)裂 人情世故 无精打彩 C. 锃(zèng)亮 纷至沓来 坦荡如砥 D. 炽(zhì)热 雕梁画栋 不屑置辨 2.(2分)成语运用 根据语境,补全成语: ①面对困境,他始终_____(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②这座古桥虽历经千年,仍_____(形容完好无损)。 3.(4分)古诗文默写 ①李商隐《无题》中表达无私奉献的句子:_____,_____。 ②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争激烈的句子:_____,_____。 ③《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民族气节的句子:_____?_____。 4.(2分)对联应用 为“茶文化展览馆”选择下联:上联“一盏清茶知雅韵”,下联是( ) A. 半窗梅影见精神 B. 千年古卷品春秋 C. 满园竹雨润诗心 5.(4分)病句修改 修改语段中的两处错误: “通过观看纪录片《非遗密码》,使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保护非遗,而且还要必须传承它们。” 6.(5分)综合实践 班级开展“汉字之美”活动,请从“信”“和”中任选一字,结合字形演变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解说词(80字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45分,共16题) (一)古诗阅读(4分) 【甲】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乙】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2分) 两首诗均写“自然与心境”,甲诗侧重_____,乙诗侧重_____。 8.(2分) 甲诗中“潭影空人心”的“空”字有何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课外选文) 【丙】铁杵成针(节选)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太白见其白发苍苍,躬身磨石,甚异之,问曰:“媪欲何为?”媪曰:“欲作针。”太白笑曰:“铁杵成针,岂非妄言?”媪停杵拭汗,徐答:“滴水穿石,功到自成。” 太白嗤之,欲行。媪忽朗声诵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太白驻足,见媪复俯身磨杵,日影渐斜,杵尖已见微凹。溪水潺潺,映其坚毅之色。太白赧然,长揖谢曰:“小子受教。”遂返山中,昼夜苦读。越三年,文思泉涌,终成一代诗仙。 9.(4分)解释加点词 (1)未成,弃去( ) (2)逢老媪方磨铁杵( ) (3)欲作针( ) (4)还卒业( ) 10.(2分)翻译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4分)内容理解 (1)老媪“磨铁杵”的目的是什么? (2)李白为何“还卒业”? 12.(2分)启示应用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Ⅰ(14分,课外选文) 警惕“点赞”时代的思维钝化 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中,我们正滑向一场集体无意识的认知危机。短视频平台的“点赞”按钮,社交媒体的“转发”热榜,购物软件的“猜你喜欢”———这些看似便利的功能,实则悄然将人类驯化成数据的提线木偶。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当人们快速滑动屏幕并机械性点赞时,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几乎处于休眠状态。这意味着我们正在用条件反射代替深度思考,用情绪共鸣置换理性判断。某高校调查显示,每天浏览短视频超过2小时的学生,其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得分平均下降14%。这不禁令人担忧:当“点赞”成为思维快捷键,我们是否正在丧失质疑与反思的能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算法催生的“信息偏食”。一位历史教师发现,班上70%的学生通过短视频获取历史知识,其中将“秦始皇焚书坑儒”解读为“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