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概要 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 农作物 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 水利工程 手工业 陶瓷业 冶铸业 纺织业 造船业 商业 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大城市 宋朝:宋代商业繁荣超越前代,出现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交子 明朝: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商帮 清朝:前期发达,后期发展缓慢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 重点详解 原始农耕生活 考点1 距今时间 生活地点 所处流域 房屋建筑 农业作物 农业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技能 距今约7000年 水稻 干栏式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 长江流域 猪、狗、水牛等 陶器、玉器、乐器、象牙雕刻、使用天然漆 骨耜[sì] 河姆渡遗址 干栏式建筑 猪纹陶钵 重点详解 原始农耕生活 考点1 距今时间 生活地点 所处流域 房屋建筑 农业作物 农业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技能 距今约6000年 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猪、狗等 磨制石器、彩陶 纺织、乐器 骨器、角器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 重点详解 良渚遗址 距今5000年前后的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遗址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陶寺遗址 距今4300—4000年,位于山西襄汾东北的陶寺遗址,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陶鼓、龙盘等礼器。有学者推论当时黄河的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大汶口遗址 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大汶口原始居民从事原始手工业,会制作黑陶和白陶,有了私有财产。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龙山遗址 距今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社会分化更加严重。 知识拓展: 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其他遗址 链接中考 1.(2024 成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桑文明的出现 B.山顶洞人的存在 C.纺织技术的成熟 D.城市功能的完备 2.(2024 安徽)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A C 重点详解 商周时期经济的发展 考点2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商鞅变法,废井田,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李冰修筑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代表作品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都江堰示意图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生产工具的变革 原始社会 河姆渡、半坡居民 商周时期 汉朝 唐朝 秧马 宋朝 打制石器、木器 磨制石器、骨耜、角器、骨器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与推广 耧车 曲辕犁 筒车 耕作方式的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 链接中考 1.(2024 白银)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 ) A.原始农耕的产生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 2.(2024 北京)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1146℃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这类工具的出现表明( ) A.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