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检测(五)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埃及国王雅赫摩斯二世(公元前570—公元前526年)在位时期,曾在埃及北部三角洲地区为境内的希腊人创建了一个聚居地———瑙克拉提斯城,以此将希腊人与埃及人隔离开来。此举旨在( )。 A.取得欧洲文化控制权 B.抵制希腊的殖民侵扰 C.捍卫国王的至高权威 D.有限地接受外来文化 2.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攻占埃及后,自称法老之子;灭亡波斯帝国后,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并穿波斯服装,任用波斯人为官。这些做法有利于( )。 A.加快对非洲的征服 B.推进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 C.控制东西方的贸易 D.使西亚和北非地区进入铁器时代 3.13世纪初,蒙古征服撒马尔罕后不久,就有较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在一起修复该城基础设施,还有大量商人在此经商。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B.旨在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 C.未给撒马尔罕带去灾难与痛苦 D.使元朝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4.“希腊化时代”是近代史学创造的一个概念,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这一时期希腊文化不断向东方传播即东方在希腊人统治下不断希腊化的过程。今天看来,这个理解难免有些简单化,这是因为( )。 A.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但不是东方文明源头 B.东方希腊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东方罗马化的过程 C.野蛮的征服者终要被所征服地区的先进文明征服 D.希腊文化向东传播过程也是希腊文化东方化过程 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唯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下列不能印证法国大革命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是( )。 A.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C.华沙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D.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6.戊戌年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上书的本质意图是( )。 A.学习西方先进器物 B.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C.学习西方现代文明 D.革除旧有社会陋习 7.埃及出土文献中记载了一对父子名字的变化:公元前119年,儿子使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及名字;公元前116年,父子均用双名;公元前115—公元前101年,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公元前101年,儿子被描述为“一个马其顿人”。这可以用来印证( )。 A.血缘关系影响政治选择 B.民族冲突改写历史记忆 C.文化交流促进族群认同 D.帝国扩张塑造同质文明 8.(原创)阿根廷的国名有白银的意思,起源于拉丁语和西班牙语。哥伦比亚的国名是为了纪念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而命名的,意思是哥伦布之国。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 A.欧洲的文化侵略 B.美洲原生文化的没落 C.殖民主义的影响 D.欧美政治制度的移植 9.“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 )。 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 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10.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他还提倡军国民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 )。 A.说明国人体质决定战争胜负 B.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