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土地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 D.历史形成的残酷 2.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股“海上民族”迁徙的浪潮。受这股移民浪潮冲击而走向瓦解的国家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赫梯帝国 C.亚述帝国 D.波斯帝国 3.以下三图蕴含相似的历史符号:三只循环追逐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跳跃、奔跑,直挺的耳朵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卓诡变幻如万花筒一般。这个视觉符号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出现在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下能推动“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的是( )。 ①陆上丝绸之路 ②印欧人的迁徙 ③古希腊海外移民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4.谭其骧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颇多可寻。……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淮域诸支流皆东南向,故河南人大都东南迁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材料说明( )。 A.交通是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B.集镇是古代交通发展的结果 C.战争是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力 D.移民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 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颇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汪达尔人的迁徙( )。 A.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使古罗马文物遭到严重破坏 D.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6.(改编)雅利安人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进入印度,中断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建立起吠陀文化,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反映了( )。 A.印欧人迁徙影响区域文明发展 B.亚欧民族迁徙改变了亚欧政治格局 C.农耕文明具有明显的扩张潜能 D.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 7.4世纪中后期,遭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后,其首领说:“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西哥特人首领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变化表明( )。 A.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的对立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重构与认同 C.战争对罗马文明的严重破坏 D.罗马帝国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 8.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 )。 A.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 B.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 C.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D.民族迁徙决定中西历史走向和趋势 9.《欧洲文明十五讲》中提到,中世纪日耳曼人南迁、西迁的同时,阿拉伯人、匈奴人也流入西欧,西班牙一度成为阿拉伯的西方重镇。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 B.已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 C.自给自足经济体制解体 D.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 10.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 188位,其中汉族人物4 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4%;鲜卑族人物1 737人,约占24.17%;匈奴人物215人,约占2.99%……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结束了南北对峙 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 D.导致了北人南移 11.(原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先后建立政权,向来将茶视为“酪奴”的北朝社会开始盛行饮茶。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