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3264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含解析)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96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高二,解析
  • cover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6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它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大额贸易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聚集。据此判断,“它”是指(  )。 A.瓷器 B.白银 C.香料 D.鸦片 2.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的人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从社会史研究视角看,这主要反映出丝绸之路(  )。 A.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B.推动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发展 C.体现了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 D.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本的劳动分工。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早期殖民扩张 C.开辟新航路 D.第一次工业革命 4.19世纪,有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类组织已增加到30多个。此外,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也建立起来,如各国议会联盟、世界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这反映出(  )。 A.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 B.世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 C.国际法的权威性不断增强 D.国际争端得到了和平解决 5.马尼拉大帆船贸易(16世纪—19世纪初)是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货物主要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 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的竞争力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 6.下图是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宫外观设计和精美的内饰图。它于1766年建造,并于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宫顶仿中国宫殿,宫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是18世纪自凡尔赛宫得到灵感的北欧王家居所的最佳样本。该建筑(  )。 A.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成果之一 B.是18世纪欧洲建筑风尚的代表 C.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于世 D.体现了文化遗产遵循的保护原则 7.下表所示为1912—1922年部分年份中国陶瓷进出口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对外贸易深受国内政局影响 B.陶瓷业的生产规模一直扩大 C.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8.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9.16世纪,钟表由澳门传入内地。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这反映了钟表的传入(  )。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催生了时间经济的观念 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0.(原创)广州横枝岗2 061号西汉中期汉墓出土的三只玻璃碗,是我国发现的较早的罗马玻璃器皿。1世纪,古罗马普林尼的《自然史》记载:“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据此可知(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