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传教士丁韪良评价某历史人物:“西国印书之法,自彼开始……此法一出,各国称便,购者不但价廉,字亦真切,因而文教大启,学校逐渐加多,而民之茅塞顿开矣!”此人应是( )。 A.毕昇 B.谷登堡 C.马丁·路德 D.哥白尼 2.明清时期,我国书院藏书以经史子集类为主。鸦片战争后,书院藏书领域不断扩展,涉及政治、经济、铁路、军事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书院藏书中英语、日语、法语等书目也随处可见。晚清书院藏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维新变法的需要 D.救国思潮的发展 3.1949—1954年,有1 424名留学人员历经坎坷回到祖国,其中多数从欧美回来;20世纪50年代末回国人员增至2 500名。这主要是由于( )。 A.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 B.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 C.外交孤立局面被打破 D.“科教兴国”战略确立 4.故宫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包含《千里江山图》、“云鹤”、“乾清宫檐上神兽”等图案。这些文创产品( )。 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 B.植根于故宫文物的教育功能 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 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 5.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戒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庭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B.士族文化影响扩大 C.宗法制度的社会基础得到巩固 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 6.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岗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 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 C.表明私学教育成为主流 D.有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 7.英国近代史的材料汗牛充栋,各种公告记录早有图书馆、档案室进行保存,私人的日记、信札又大批被翻出,且新资料仍不断被发现。有人从过去政客的文件中寻出家庭开支账单进行分析,断定其党同伐异,自成一家之言。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英国近代史研究史料资源丰富多元 B.英国政府有完备科学的史料留存制度 C.研究历史成为英国民众的一种风尚 D.英国的政党政治为研究历史提供素材 8.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 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 9.1825年,普鲁士推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普及教育。有学者指出:1871年,普鲁士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普鲁士士兵文化程度普遍比法国高。这表明( )。 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普鲁士高等教育在欧洲居领先地位 C.法国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于欧洲诸国 D.教育对普鲁士实力提升起重要作用 10.下表所示为1902年彭翼仲创办的儿童蒙学读物《启蒙画报》的栏目设置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启蒙画报》的基本主题是( )。 伦理实说 掌故识略 本国历史 本国地舆 格致述古算率 化理初阶 初级物理 普通植物(也作普通植物学) 动物情状 卫生术 教育精神 家庭教育 课蒙喻言 博物小品 时闻 各国新闻 海国轶事 西事起原 A.民主与科学 B.洋务与救亡 C.爱国与维新 D.革命与西学 11.近代以来,一些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