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3562

1.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884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物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 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定律既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既适用于低速运动,又适用于高速运动。它是适用范围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的一条普遍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是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的关键。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动量和动量定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常见的物理模型,已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在复杂情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基于证据证明物理结论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习目标确定 1.物理观念 (1)相互作用观:动量守恒定律是物体与物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2)守恒观: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内力实现系统内物体间的动量相互转移,但总量保持不变。 2.科学思维 (1)“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来解读守恒条件; 3.科学探究 (1)调整实验方案,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实现对极短碰撞过程中任意两个时刻的验证; (2)自制教具,将物理原理生活化、情景化;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懂得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体验,感受到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兴趣,和自身应努力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3)在理论探究中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乐趣,养成共享成果的习惯;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方程的矢量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各类相关问题。 5.学习条件支持 1.《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2.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3.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教学参考资料》 4.自制教具一份。 6.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1任务1、演示“跷跷板”实验: 教师将两辆固定有磁铁的小车(质量不同)用棉绳套在一起。将两车放到自制的跷跷板上,调整跷跷板平衡,然后烧断绳子(提醒:小车运动较快,注意观察从烧断绳子到小车碰到两侧的挡板之前,跷跷板的状态。) 问题1:猜想跷跷板会怎么样? 问题2:小车动起来,跷跷板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 问题3:通过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两辆小车碰撞前后动量之和不变,绳子烧断前后两车的动量之和是不是也不变? 今天,就接着上节课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 【教师板书:1.3 动量守恒定律】观看演示实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1、形象、生动、惊奇的实验导入,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实验现象与他们猜想的冲突,使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课堂 2、本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建立规律的感性材料,为接下来的理论推导提供基本模型。 环节2任务2、引导学生回顾动量定理 教师提出问题并展示答案 问题1:动量定理内容及表达式 问题2:动量定理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任务3、建立模型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抽离物理模型,将课本情境中的物体抽离出来单独受力分析,并分别书写两个物体的动量定理表达式。 教师展示个别案例,核对结果。 任务4、渗透现有理论变形出新理论的思想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两车的动量定理表达式,看是否可以通过加工、变形、组合有新的发现。 学生在讨论中参照课本,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