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3563

1.4动量守恒实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4-05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419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动量,守恒,实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的第四节。在本章的前三节中依次介绍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本节的实验验证是对前面内容 的充实与证明, 并提供了科学性的依据。本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了实验支撑, 理论探究联系实验验证, 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从生活中来, 回到生活中去, 发现科学真知, 也更好地为第五节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以及第六节反冲现象 火箭做了铺垫。本节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的内容,并且储备了丰富的运动与力关系的知识,有一定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在本章前三节中学生学习了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并能够准确分析动量是否守恒。但是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能力较差,对实验方案缺乏全面分析,实验操作、数据获取、数据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学习目标确定 物理观念: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且完善运动与力的观念。 科学思维:能根据碰撞模型,多角度证明实验过程满足动量守恒;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科学探究: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团结合作,分享自己的思维看法并能客观的学习别的同学的优秀观点。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论证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方案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实验。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证明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 5.学习条件支持 课本;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6.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1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动量守恒的条件? 2.同学们能够想出生活中哪些过程满足动量守恒? 学生回答问题:(1)系统不受外力。 (2)系统受到外力,但外力的合力为零。 (3)系统所受外力合力不为零,但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外力相对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系统动量近似守恒。 (4)某一方向上符合以上三条中的某一条,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学生思考并回答: 碰撞过程;火箭发射;爆炸等过程 复习之前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的研究做铺垫。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的情境和思路环节2 实验原理和思路问题引导1: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使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 问题引导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并且思考如何测量? 题引导3:这些物理量需要满足什么关系即可证明动量守恒? 师生共同总结探讨得出结论: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测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 碰后动量 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学生思考并且交流 碰撞中时间极短,内利远大于外力符合要求。 学生根据已有的动量定义可以知道,需要测量质量和速度。 a.质量测量:可以用天平测量 b.速度测量:(1)光电门(2)打点计时器 (3)平抛运动 学生讨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总结。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对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 搭建小“梯子”,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出需要验证的本质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到实验最终需要验证的关键物理量。环节3 实验设计方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a.实验器材: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