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3622

机械波第2课时波的描述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49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机械,课时,描述,教学设计,人教,物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波的描述》教学设计 课题 波的描述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波的描述是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教材从图像法出发,接着介绍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以便能用解析法描述波,教材重点讲解波的图像表现的是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应能从波的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并能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运动学相关知识及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还没有接触波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先研究质点的振动,再掌握波的形成过程,使得学生能快速掌握新知识。通过初中和高一物理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较差。 3.学习目标确定 能用描点法作横波的图像,理解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 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意义及其关系 能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波的图像意义 难点:能区分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 能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 5.学习条件支持 Ppt 6.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1通过图片观察水波,并提出问题:如何来描述一列波?思考: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接下来的知识铺垫环节2波的图像 通过播放横波形成视频提出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要描述机械波横、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 横波的图像与波的形状有何区别? 波的图像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引导学生建立波形图环节3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 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坐标、图像变化以及周期性进行填表结合课本教材将两种图像进行比较,并将图表填写完毕深刻理解两种图像的区分与联系 环节4 波长、频率和波速 阅读课本,总结出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以及对应的物理意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及三者的关系式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环节5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 从以下几种方法分析: 质点带动法 图像平移法 将波形图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平移,再由x轴上某一位置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定 上下坡法 上坡上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上的质点向上振动 同侧法 在波的图像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学生利用所讲的方法练习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 能在图像中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环节6波的多解性 1、造成波的多解性的原因:周期性、双向性 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方法 (1)解决周期性多解问题时,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 t或Δ x,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 = nT+ Δ t(n = 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 = n λ+Δ x(n = 0,1,2,…)。 (2)解决双向性多解问题时,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熟知波有向正、负(或左、右)两方向传播的可能,质点有向上、下(或左、右)两方向振动的可能。 学生认真思考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课堂小结:知道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区分、波长、频率以及波速的关系、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 7、板书设计 波的图像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比较 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长定义 频率定义 波速定义 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 (1)质点带动法(2)图像平移法(3)上下坡法(4)同侧法 波的多解性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做课本65页课后习题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演示PPT、演示实验 10、教学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