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课题 光的折射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对光的反射知识作了简单的回顾,教材首先以射水鱼为情境,引出光的折射的概念。接着通过折射实验,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和动态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构建物理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定量研究,得到折射定律并介绍折射率这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最后,教材通过落实折射率公式的应用,加深对折射率公式的理解。 2.学习者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本节的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测定,教学中要给予充分重视。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在折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定性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特点和规律,得出定量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光的反射及折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折射率的概念和光的折射定律。 3.会测量玻璃等材料的折射率,通过实验体会光线模型的建构过程。 4.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折射定律的应用。折射率的测量。 2.教学难点:折射定律与光路可逆原理相结合的应用 5.学习条件支持 射水鱼在水中能准确射中水面上不远处的小昆虫视频。 演示光从空气到水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实验。 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1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观察以下视频,你知道射水鱼在水中能准确射中水面上不远处的小昆虫。水中的鱼看到小昆虫在什么位置?是在昆虫的上方还是下方? 然后提问:为什么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 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 光的折射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光的折射。 利用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2 新课教学 一、折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 提问:阳光照射水面时,我们能够看到水中的鱼和草,同时也能看到太阳的倒影,这说明什么?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光从第 1 种介质射到该介质与第 2 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这个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然后提问: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认真观察实验,光从玻璃中入射到空气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一部分反射了反射,一部分传播到空气中 然后提问: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然后提问:入射角与折射角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然后展示: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为例,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然后提问:如果将玻璃换成其它介质,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否具有相同的结论? 然后展示以下图片: 折射定律: 1621 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在分析了大量实验数据后,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把它总结为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学生回答光的反射, 学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阅读归纳折射定律 回顾光的反射,让学生学习回顾,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实验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利用数据让学生观察,锻炼学生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