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情景性默写专项复习练习题 1.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次使古诗词成为大众瞩目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流行开来。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通过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青树翠蔓,(1) ,参差披拂”(《小石潭记》)的幽静美丽,驰目于洞庭湖“(2)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汹涌澎湃,感慨于桃花源“阡陌交通,(3) ”(《桃花源记》)的安宁祥和。通过诗句“微君之故,(4) ”(《诗经》),我们看到了劳役者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的质问与愤慨;通过诗句“求之不得,(5) ”(《诗经》),我们也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着与深情;通过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读出了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悲悯与赤忱……浸润于古诗文的福泽,我们渐渐学会了观物、观人、观世界。 2.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A“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B“_____,_____”,道尽了他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贺敬之采用比兴手法在《回延安》中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__”说明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3.古诗文是成语的来源之一。“无人问津”源自《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梦寐以求”源自《关雎》中的诗句“窈窕淑女,_____”,“鲲鹏之志”出自《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怒而飞,_____”。人生不易,生活多艰。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___,_____”描写出卖炭老翁悲苦的矛盾心理;韩愈在《马说》中以马喻人,用“_____,_____”两句揭示千里马被摧残的悲惨处境。 4.一篇篇古诗文,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美好。在先秦的《关雎》中,我们遇见美好的爱情,如“ ,君子好逑”;在《蒹葭》“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中,我们感受主人公对“伊人”绵远悠长的思念;在《邶风·式微》里“微君之故, ”,我们充分感受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在《郑风·子衿》“ , ”里体会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在两种时间的反差之下,显得如此的深刻;也在陶渊明亦真亦幻、冲淡凝练的笔触下,我们随着武陵渔人的眼睛,看到桃花源内“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自然环境,感受到桃源人“ , ”其乐融融的幸福图景。 5.离别是古诗中一个深情的话题。李白在《送友人》中用形象的比喻“_____,_____”情调低沉地表达难舍难分之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用“_____,_____”表达出积极乐观的精神而貌和豁达胸襟。 6.漫步文山诗海,我们能体会古人那淳朴美好的情感。在《诗经·关雎》的“(1)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看见君子所心仪配偶的美好形象。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2)_____,_____”中,我们感动于杜甫心系苍生,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在《送友人》的“(3)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在《卜算子·咏梅》的“(4)_____,_____”中,我们感受到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在《桃花源记》的“(5)_____,_____”中,我们感受到老人与孩子生活的幸福宁静。 7.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从诗经、楚辞到明清小说,每一本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弥漫着悠远的气息。这里有“①_____,左右采之”(《关雎》)的劳作场面,有“黄发垂髫,②_____”(《桃花源记》)的美好图景,也有“存者且偷生,③_____”(《石壕吏》)的悲惨现实;这里有王勃“海内存知己,④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乐观豁达,有杜甫“⑤_____,⑥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也有陆游“⑦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