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初中 2024学年第二学期三月阶段性测试 七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出卷: 审核: 考生须知: 1.本学科考试为开卷考试,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判断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本题有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据才能取士,标志着科举制创立。 ( ) 2.“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这反映了唐朝都城长安经商时间已 不受限制。 ( ) 3.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 4.元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 ) 5.1127 年,北宋灭亡,这一年,史称“靖难之役”。 ( ) 6.1644 年,清朝推翻了明朝,逐步建立起了对全国的统治。 ( ) 7.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采用“一条鞭法”简化税收手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 8.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 二、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 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 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整顿吏治 B.制定法律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10.文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下列文物能够直接反映出唐朝 A.繁荣的社会经济 B.发达的农业生产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广泛的中外交流 11.宋太宗时,市舶岁入三十万络,英宗时六十三万络,至南宋初年则达到二百万络,呈逐年增长的势 头。市舶收入在南宋初年约占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仅泉州一地的市舶收入即占财政总收入的百分 之二。材料反映出 A.至南宋时,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B.泉州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C.宋代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D.宋代南方手工业繁荣,造船业尤为突出 12.“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 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材料所述的制度 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 D.成为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建制和名称来源 13.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A.武将跋扈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农民起义 14.某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示意图,据此判断空缺处应该填写 A.奴儿干都司 B.丞相制度 C.厂卫制度 D.八股取士 1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论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史实 史论 ① 隋文帝统一全国 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② 清朝设伊犁将军 管辖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 ③ 王安石变法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④ 唐朝黄巢起义 使唐朝灭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以下为中国古代隋唐王朝的兴衰示意图,与图中①、②、③相对应的选项是 A.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B.①贞观之治 ②贞观遗风 ③开元盛世 C.①开元盛世 ②安史之乱 ③贞观之治 D.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安史之乱 1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 功绩是 A.率军攻灭南宋 B.统一蒙古草原 C.建立元朝 D.创立行省制度 18.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