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 原子晶体 一、教材分析 《原子晶体》是高中化学选修2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第二节内容。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分子晶体之后编排的。本节是在复习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晶体结构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运用化学键理论和晶体结构理论分析晶体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共价键和分子的立体构型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打下基础。此外,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1)学生已经掌握原子空间构型、化学键、杂化轨道等理论基础。 (2)学生学习了分子晶体,对晶体及空间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2、认知水平 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渡时期,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认知程度,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引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原子晶体的概念,掌握原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等物理性质,能够区分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2)从结构理解原子晶体的性质,明确原子晶体的性质及空间结构。 (3)通过对原子晶体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晶体的概念;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基于学过的原子空间构型、化学键、杂化轨道等理论为基础,引进并分析了原子晶体的概念、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等重要理论知识。因此,本节的重点将放在“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上。以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认识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晶体立体结构的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原子晶体的结构及特点; 本节难点为“原子晶体的结构及特点” 。原子的空间结构是微观抽象不可感知 的。对于老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原子空间结构是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老师的引导讲解下理解原子晶体空间构型也是一个难点。 五、教法学法 教法:以探究教学法为主,多媒体教学法为辅; 该教法的基本理念是:基于知识形成的建构主义思想,进行从理论到理论推衍知识的研究活动,提供学生与他们原有经验相联系的材料,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针对假设设计验证方案,通过分析和查阅资料证明或证伪假设,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法:思考、讨论、归纳等自主学习方法; 六、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科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科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计划课堂用时2分钟) CO2和SiO2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图所示,通过比较试判断SiO2晶体是否属于分子晶体。碳元素和硅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为什么CO2晶体的熔、沸点很低,而SiO2晶体的熔沸点很高? 该情境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不同,说明二氧化硅不是分子晶体,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的课题“原子晶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