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9145

专题特训三 黄土高原(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216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专题,特训,黄土高原,答案,2024-2025,学年
  • cover
三、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读图,完成1~2题。 1.      当地居民头部多戴有白羊肚头巾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湿热,遮阳吸汗 B. 气候干旱,防风防沙 C. 降水丰富,利于吸水 D. 气候寒冷,利于保暖 2. 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影响其歌腔高亢而悠长的自然条件是 (  ) 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 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C.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D. 千沟万壑、连绵起伏   2023年11月,延榆高铁正式开工建设,途经黄土高原等地质复杂区,滑坡频发,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比例高。建成后西安至榆林通行时间将由5小时缩短至2小时,进一步完善陕西高铁网布局。读延榆高铁规划图,完成3~5题。 3. 延榆高铁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② 生态环境脆弱 ③ 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④ 高寒缺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延榆高铁桥隧占比较高的原因是 (  ) A. 冻土广布,防止路基塌陷 B. 地壳活跃,减轻地震损坏 C. 黄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D. 洪涝频发,减少灾害损失 5. 延榆高铁建设通车的意义有 (  ) ① 缩短两地空间距离  ② 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  ③ 助力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 促进各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2022年5月,黄河壶口瀑布河水变清,出现了短暂的“绿色”景观,几乎看不出平时的“沙色”,在2021年,黄河壶口段的河水也曾出现过此现象。图1为“绿色”壶口瀑布景观图,图2为“沙色”壶口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6. 在黄河壶口欣赏最为壮观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时间是 (  ) A. 12月至次年2月 B. 3—5月 C. 6—8月 D. 9—11月 7. 黄河壶口段的河水变清的主要原因是 (  ) A. 阳光的折射现象 B. 河水中绿藻生长繁盛 C. 流域内降水减少 D. 河水含沙量急剧减少 8. 如今黄河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绿色,表明黄河流域 (  ) A. 水污染在不断加剧 B.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 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D. 水患得到基本治理   某校学生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表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读实验装置示意图和实验结果表,完成9~10题。 实验组 坡面坡度/度 降水强度/ (毫米·小时-1) 泥沙收集盘中的 泥沙量/克 实验甲 15 2 a 实验乙 25 2 b 实验丙 15 1 c 实验丁 25 1 d 9. 四次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 ① b>a ② c>d ③ a>c ④ d>b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实验说明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 (  ) ① 植被 ② 坡度 ③ 降水强度 ④ 土质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我们称其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图1是河套灌区示意及黄土高原景观图。 (1) 河套地区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套地区农业发展历程,完成下列关系图。 ①    ,②    ,③    ,④    。 (2) 起源于黄土高原的旱作农业,曾长期是我国农业立国的根脉所在。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        ,结合图2所示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图2中甲、乙、丙烧杯内沙土最多的是    ,据此可知,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    (填“稀疏”或“密集”),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以采取的生物措施是         。 三、 黄土高原 1. B 2. D 3. A 4. C 5. B 6. C 7. D 8. B 9. C 10. D 11. (1) 少 畜牧 黄河 灌溉 (2)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丙 稀疏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