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盐类的水解规律、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第一部分内容———盐类的水解规律。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本节的教学与前面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节的学习。在后面的教材编排中,有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 盐类水解的实质比较抽象,须要引导学生先由实验来学习。再由具体实例归纳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最后从理论上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认识到通性认识的转变,形成一种思维升华。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对离子反应,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 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这时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教师的教学应尽可能多地加入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积极性。 【教学目标】 (1) 学生可以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因和差别。 (2) 能应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 (3) 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盐溶液酸碱性规律。 难点:令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具体实例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和理解能力 【教学流程】 在下图,我采用流程图的方式进行表达。 以实验探究作为引入 【提问】同学们好,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盐有关。说起盐,大家最快能想到的是什么盐呢? 【提问】没错,咱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盐就是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那么氯化钠是属于酸性还是碱性呢? 【引导】大家说得没错。尽管食盐是中性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盐,但是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盐,其酸碱性也并不局限于中性,大家有所了解吗 【讲解实验要求】既然大家对生活中各种盐的相关性质并不太了解,那咱们就来探究一下吧!现在每两位同学为一小组,摆放在每个小组面前的是七种盐,量筒一个,小试管7个,试管夹一个,玻璃管一根,比色卡以及pH试纸若干。七种盐分别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铵,醋酸钠以及硫酸铵。实验中,每组同学取一勺盐溶于5ml水中,充分振荡溶解以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其pH,在表格内填入该种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好的,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吧,注意不要玻璃仪器打破了。 【观察学生实验,指导】好的,咱们的实验就到这里暂停一下,请大家保存好刚才所测试的ph试纸,咱们来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学习。 【回答】食盐。 【回答】都不是,氯化钠是中性的物质。 【尝试回答】苏打和小苏打也是盐。 【分组实验】两人合作实验,溶液盐后测试ph,再将其酸碱性填入表格内。 完成测量后示意教师。 采取实验的方式作为引入,让学生在极强的学习兴趣推动下对本次学习产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盐的种类初步探究 【提问】大家知道盐是如何构成的吗? 【引导】没错,盐一般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然而不同的阴阳离子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盐也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了表示不同性质的盐,我们从构成的离子入手进行分析。 【讲解盐分类和离子的关系】我们常说,比如第一主族的金属元素具有碱性,这也就间接地说明,金属离子可以和氢氧根结合生成碱,而碱有强弱之分;类比一下,酸根离子是显负性的离子,可以和氢离子结合生成强弱不同的酸。这个时候,盐的性质就能从组成的离子相关的强弱酸碱来解释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