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9953

2回 延 安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490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回,同步,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
  • cover
2 回 延 安 文学常识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有抒情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等,歌剧《白毛女》(与丁毅合作)等。 字词过关 1.      字音字形 脑畔(pàn) 肩膀(bǎng) 眼眶(kuàng) 油馍(mó) méi糜子 一zhǎn盏 chuǎn喘气 dēng登时 2. 词语释义 [登时] 立刻。 [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3. 词语辨析 [对照—对比]   两个词都有“辨别两个人或事物的异同、高下等”的意思,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对照:侧重于“照”,“照”是参照,就是通过与参照物的比对,找出差距。 对比:侧重于“比”,就是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磨灭的真情。 一课一讲 多角度描写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头扑在亲人———。 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抓”“贴”“搂”“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兴奋喜悦。表达出了诗人热爱延安的感情。 语言描写:“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运用语言描写,“白头发”的称道,表现出延安父老乡亲在保卫延安中的艰苦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的功劳。 场景描写:“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运用场景描写,写出老人前来团聚时亲切、热烈的场面。表达重回延安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神态、语言描写:“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气喘得紧”表现出老人急于和诗人见面的激动心情;“梦见鸡毛信”“可真见亲人”,表现出老人见到诗人的满心欢喜的感情。 拓展链接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信天游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2 回 延 安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回延安》是一首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作者念伟人精神不忘初心,忆往昔峥嵘岁月。诗中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mó、糜子、木炭火、土炕、土yáo洞、白羊肚手巾、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                ,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油mó(  ) 糜(   )子 土yáo(  )洞 白羊肚(   )手巾 (2)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语序上不合理,请作出调整。 (3)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2. 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和重音标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 双手/搂定/宝塔山 C. 千声万声/呼唤你 D.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3. 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特色。请按下面的提示填写有关诗句。 (1) 表现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  。 (2) 表现延安人喜爱的衣着:  。 (3) 表现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