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9971

13最后一次讲演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398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统编,语文,学年,2024-2025,答案
  • cover
13 最后一次讲演 文学常识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字词过关 1.      字音字形 晓(xiǎo)得 卑劣(liè) 无耻(chǐ) 毁(huǐ)灭 wū诬蔑 tú屠杀 悲fèn愤 chuí捶击 恐bù怖 fù赋予 卑bǐ鄙 蛮hèng横 2. 词语释义 [卑劣] 卑鄙恶劣。 [无耻] 不顾羞耻,不知羞耻。 [毒手] 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屠杀] 大批残杀。 [赋予]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蛮横]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光明正大] 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不和睦。 3. 词语辨析 [诬蔑—污蔑] 两个词都有“诬陷别人”的意思。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污蔑:歪曲事实,造谣诽谤,败坏他人的名誉。污蔑主要是用污辱性的事情或话语栽赃陷害。 主旨归纳 课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一课一讲 对比手法与感叹号的妙用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课文第2段中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对反动派的愤怒、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产生了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感情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拓展链接 闻一多的名言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 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窟里闯出来,驶入宝蓝的穹窿里去了。 3. 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4.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13 最后一次讲演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更是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cǎn遭特务暗杀。朱自清评价他:“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yuān……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毛泽东同志对闻一多先生的爱国行动也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闻一多[甲]     ,横méi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乙]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cǎn(  )遭 深yuān(  ) 横méi(  ) (2) 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跃而起 表达 B. 拍案而起 表现 C. 一跃而起 表现 D. 拍案而起 表达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他义正词严地揭露敌人卑鄙无耻的罪行。 B. 与其偷偷摸摸,不如把事情摊开明讲。 C. 因为曹操的挑拨离间,马超与韩遂心里渐渐起了隔阂。 D. 墙面刷成乳白色,更显空间光明正大。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讲演语言短促犀利,鼓动性强。 B.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教师节当天,小萌对语文老师说:“感谢您的悉心赐教,让我成长为一个懂事明理的人。”———小萌的话表达不得体。 D.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动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