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名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材 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旧知,讨论交流,认识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Ca2+、Mg2+和SO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问题探究,熟练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认识化学方法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用化学沉淀法对粗盐进行提纯。 教学难点: 粗盐精制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粗盐成分(杂质离子)的微观分析,根据物质(离子)的性质,结合宏观现象,选择适当除杂试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探究、现象观察、原理分析,根据物质(离子)的性质寻找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用化学沉淀法对粗盐进行提纯的基本思维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及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实验改进及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PPT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的食盐来自海洋,那么海洋中的食盐可以直接食用吗 我们又是怎么除去食盐中的杂质的 创设生活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回顾1】过滤的概念、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 【学生1】过滤是分离过滤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除去液体中的固体和液体不溶性物质。 【学生2】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学生3】过滤时应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回顾2】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蒸发,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飞溅。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教师】评价、肯定。 【PPT展示】一、物质除杂和分离的基本原则及注意的问题 【提问】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它们适用的对象一样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过滤适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需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提问】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讲授】二、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粗盐中主要含有 NaCl,还含有可溶杂质如Ca2+ 、Mg2+ 、SO2- 4 等,可选择 Na2CO3溶液、NaOH 溶液、BaCl2溶液等试剂除去。 除杂操作:溶解→除杂(Ca2+ 、Mg2+ 、SO2- 4 )→过滤→调节pH→蒸发结晶。 【过渡】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需要通过实验实施进行验证,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分小组进行实验。 【学生】认真预习,讨论交流。 【PPT展示】实验原理 化学沉淀法 实验仪器和药剂 实验步骤及操作 【交流与讨论】1.本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什么?按照其他顺序加入试剂能否达到同样的目的? 【教师】评价、投影: 本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按下列顺序加入试剂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②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强调】BaCl2必须在Na2CO3之前加入。 【提问】2.在实验操作②中为什么依次加入的试剂都要略微过量?实验操作④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实验操作②中所加试剂过量是为了将杂质离子完全沉淀而除去。实验操作④中加入盐酸是为了除去滤液中过量的OH-和CO2- 3。 【提问】3.粗盐水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使SO2- 4沉淀而除去,如何检验SO2- 4是否沉淀完全? 【学生】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