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447

六、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共22张PPT)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五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37191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计,复式,五年级,数学,三制,青岛
  • cover
(课件网) 复式条形统计图 六、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 第 1 节 学 习 目 标 01 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 02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难点) 情 境 导 入 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 课 探 究 你能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人们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吗? 设计调查表前,首先要确定调查的对象。 调查的对象是患近视的学生、家长…… 还要确定调查的内容。 家长和学生各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近视的…… 用什么方法调查? 如何记录数据? …… 调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可以发放调查表,让被调查者自己填表或由调查者进行访谈填表,以此记录数据。 我们组分别调查了45名患有近视的中小学学生和家长,他们开始患近视的年龄分别如下表。 调查表可以根据调查的内容及数据的收集方法进行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 学生编号 年龄 学生编号 学生编号 年龄 年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9 6 12 9 5 7 12 11 10 12 10 11 11 13 16 13 12 13 16 8 15 12 12 12 17 12 12 15 13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11 11 10 14 5 10 17 7 13 7 15 8 16 12 8 家长编号 年龄 家长编号 家长编号 年龄 年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12 13 14 5 13 10 13 12 11 15 13 14 11 18 16 15 16 14 11 18 16 14 13 18 7 17 12 19 12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14 16 12 16 10 17 12 17 13 14 12 19 11 14 17 如何把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呢? 我先把数据整理成统计表 中小学学生与家长患近视的年龄统计表 年龄 人数 (人) 类别 2022年4月 学生 家长 45 合计 6岁以下 6-8岁 9-11岁 12-14岁 14岁以上 45 2 1 8 1 11 7 17 21 7 15 每副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这组数据中各年龄段开始患近视的人数,但不利于与另一组数据进行比较。 注意 用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描述数据的情况。 人数(人) 0 5 10 15 20 25 2022年4月 6岁以下 6-8岁 9-11岁 12-14岁 14岁以上 年龄 中小学学生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人数(人) 0 5 10 15 20 25 2022年4月 6岁以下 6-8岁 9-11岁 12-14岁 14岁以上 年龄 中小学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1 1 7 21 15 2 8 11 17 7 在两副统计图上对数据进行比较不方便,怎么办呢? 人数(人) 0 5 10 15 20 25 2022年4月 6岁以下 6-8岁 9-11岁 12-14岁 14岁以上 中小学学生与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2 8 11 17 7 可以把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副。 1 1 21 7 15 学生 家长 这样的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年龄 总结 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不仅要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的方法进行观察比较,还要善于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得到启示。 通过看上面的统计图,我发现中小学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在统计图的正上方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标题的右下方标明制图日期(有的不写日 期)。 (2)确定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人数。 (3)在统计图的右上方标明图例。有学生和家长两组数据,为了把这两组数据区分开, 不同组的数据必须用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这也是绘制复式统计图的关键。 统计图中 代表学生, 代表家长。 (4)在横轴上要适当分配直条的位置,注意每个年龄段要确定两个等宽且挨着的直条, 而且每两个年龄段之间的间隔同样大。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