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651

12《词四首》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9478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词四首,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词,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数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句式有完全相同的,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渔家傲 范 仲 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贫好学,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而三次被贬。 背景: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理解,治军颇有成效。当地民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不但不敢 入侵,还称他为“胸中自有数 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赏析: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写景、下阕则侧重抒情。 2.该词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 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 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连角起” 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 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上阕写景: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3.下阕哪个字点明了作者在诗中的感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泪———哀伤! “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表现了作者慷慨悲壮的爱国情怀,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全词的核心,运用了东汉窦宪出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浊酒”表明边塞生活艰苦,也是情感的寄托,“家万里”表现了思乡心切。“燕然未勒归无计”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本句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小结: 上阕写景—异;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泪;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营造意境: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主旨: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 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 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牛刀小试———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边塞的悲凉)的句子,描述一下: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 一座孤城紧紧关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