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704

《第一章 人 口》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019人教版

日期:2025-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55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 人 口,整体,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
  • cover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 口》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内容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单元教学设计围绕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的教学内容展开,主要包括三节: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三节《人口容量》以及一个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人口这一核心要素,探讨了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迁移规律、合理容量以及对特定社会现象(如农民工现象)的深入解析。 第一节《人口分布》:本节内容主要探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将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理解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和人文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人口分布。 第二节《人口迁移》:本节内容聚焦人口迁移的现象、原因及影响。学生将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分类,探讨推拉理论在解释人口迁移中的应用,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 第三节《人口容量》:本节内容引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探讨地球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将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本节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农民工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面临的难题。学生将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分析农民工迁移的动力和阻碍,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紧密围绕“人口”这一核心主题,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三个维度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人口现象及其背后的地理、经济、社会因素。通过问题研究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口分布:本节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和人文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人口分布。 人口迁移:本节内容强调综合思维的培养,通过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人口容量:本节内容注重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通过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问题研究:本节内容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整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三个主题(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的逐步深入,构建起完整的人口地理学知识体系。通过问题研究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可以采用主题式或问题式教学方式,围绕核心主题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渗透,如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口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关系。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能够理解人口分布、迁移和容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认识到人口现象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解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评价人口政策与环境影响: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评价不同人口政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