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能力提优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从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 1.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2.宋代选官用官,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身者可越级转官。科举高第者,往往不到十年即可升为宰相、副宰相。这种现象 ( ) A.使权贵退出政治舞台 B.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 C.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 D.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3.下面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局部),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4.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与1141年宋金和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 A.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5.(2024·江西中考)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6.(2024·山东临沂中考)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这主要反映了文天祥 ( ) A.具有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B.为南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C.是南宋最著名的抗金将领 D.掌握着南宋末年朝廷大权 7.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为“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 A.水稻产量跃居首位 B.政府提倡南稻北移 C.农业技术比较先进 D.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8.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 ( ) 注:左图中写有“正店”等字样处,为当时的灯箱广告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 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 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9.(2024·安徽中考)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10.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历法时,曾参考阿拉伯天文学家伊本·尤尼斯等人的著作;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阿拉伯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传入了阿拉伯地区。这反映了 ( ) A.文明的差异性 B.文明的双向交流 C.文明的多样性 D.文明的隔阂冲突 11.南宋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用来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其昼夜不息地进行演出,观众数以千计。由此可见,宋朝 ( )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 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12.《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里(12.5千米)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 000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元朝 ( ) A.战争频繁 B.交通便捷 C.商业繁荣 D.农业发展 二、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