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重点突破练(一) 第一章 种群 <<< 题组一 种群的特征 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和某种蛇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 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很精确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志 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蛇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粪便DNA标志重捕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DNA来确定种群的密度。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物种的粪便数据中,随机选取某一粪便进行DNA检测(某个体),再将该区域获得的该物种粪便进行DNA检测,统计“某个体”的数量,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降雨、降雪等过程不会影响粪便DNA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 B.用粪便DNA法辨别不同个体时不需要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 C.此方法减少了传统标志重捕法对动物干扰或标志物等引起的误差 D.此方法在种群密度低、动物个体不易捕获的情况下更为适用 对点训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降雨、降雪等降水过程会影响粪便的收集,进而影响调查结果,A错误。 3.关于种群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仅依靠种群密度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当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为增长型 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降低种群 密度 D.我国启动“关爱女孩行动”有利于维持我国性别比例的正常值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雌性和雄性害虫,不分性别,不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C错误。 对点训练 4.(2023·慈溪高二期中)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 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 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对点训练 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结构,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图1中b(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图1中c(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 图2中丁为年龄结构,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二 种群的增长方式 5.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果蝇种群数量增长的研究。适合果蝇生存的温度是20~25 ℃。如图表示果蝇种群的数量变化,M点时,由于改变了某种因素,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最不可能是 A.将培养箱温度从10 ℃调到25 ℃ B.增加广口瓶中培养基的体积 C.从其他小组转移50只雌蝇到该小组的广口瓶中 D.用于培养果蝇的广口瓶由500 mL更换为1 000 mL 对点训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其他小组转移50只雌蝇到该小组的广 口瓶中,该广口瓶的体积和营养物质等 均没有改变,因此K值不变,C符合题意。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