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1791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86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上海市,次月,答案,试题,语文,第一
  • cover
上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填空。 ①关关雎鸠, 。 ② ,儿女共沾巾。 ③ ,波撼岳阳城。 ④蒹葭苍苍, 。 ⑤青青子衿, 。 ⑥ ,风烟望五津。 ⑦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桃花源记》中的句子“ , ”来形容所见之景。 二、文言文阅读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王经①少贫苦,仕至二千石②,母语之曰:“汝为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③,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④,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王经(?—260):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曾官至尚书,深得魏帝曹髦信任,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晚,魏帝曹髦因司马昭弑君篡位之心日益明显,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召王经、王沈、王业商讨伐司马昭计划。王沈、王业要向司马昭秘告此事,邀王经一道前往,被王经拒绝。不久,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所杀,王经因忠于曹魏被诛。②二千石:汉代称郡守为二千石。③晋:特指后来篡魏国权的司马氏。④戚容:悲伤的神色。 2.【甲】诗和【乙】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为”和“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为”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汝为寒家子 D.为尚书 (2)下列选项中,对丙文“不从母敕”中“敕”的解释最恰当一项是( ) A.告诫 B.命令 C.任命 D.斥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欲辨已忘言”是因为诗人喝酒之后,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 B.【甲】诗“飞鸟相与还”中飞鸟翩然来归,可以看作是诗人躬耕自乐的艺术化身。 C.【乙】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写出了渔人对桃源中人错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变化而感叹惋惜。 D.【丙】文“何负吾邪”表达了王母对儿子不忠不孝的失望,塑造了她“贤媛”的形象。 6.【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中的王经都身处乱世,面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前者的人生选择是 ,而后者的人生选择是 。虽然他们的人生选择不同,但都具有 的高贵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 )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