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2210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后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2024年人教版)

日期:2025-04-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3392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人教,2024年,中国历史,上册,七年级
  • cover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作业练习 一:基础巩固 1.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说明当时( )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 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 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 2.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周边新发现疑似水坝近20处,陕西清涧发现商代方国中心城址和“甲”字形大墓,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的车马坑陪葬坑中发现罕见羊车实物,关中地区已发掘十六国时期墓葬200余座……这些重大考古成果(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③熔铸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 ④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玉琮,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表明中国( ) 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 B.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 C.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 4.良渚遗址是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该遗址的城址布局( ) 良渚古城城址布局图 A.体现了发达的稻作农业 B.呈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C.反映了鲜明的社会分工 D.凸显了权力中心的特征 5.下面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考证,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能够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 1号宫殿基址复原后的观象台象征军权的玉钺朱书符号陶壶 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 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6.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4000年,被纳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D.部落联盟的兴起 7.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样式,中国神话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品伦理、道德操守规范。在与自然斗争、在牺牲自我创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中国神话传说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神话故事反映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 A.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B.众志成城的合作精神 C.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D.仁爱宽容的人文情怀 8.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两岸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 ) A.黄帝治理了黄河水患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 D.黄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 9.如图所示,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清明时节,更是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 ) 黄帝陵 A.黄帝教民开垦耕种、交换物品 B.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D.黄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0.“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华夏民族是从单一民族发展而来的 B.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民族 C.黄帝、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二、能力提升 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开展一次主题为“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研学旅行,邀你参与。阅读下列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