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2235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2302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永春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②. 独坐幽篁里 ③. 马上相逢无 纸笔 ④.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 雄兔脚扑朔 ⑥. 雌兔眼迷离 ⑦. 将 军百战死 ⑧. 壮士十年归 ⑨.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⑩. 何人不起故园情 2.【答案】(1)①勋 ②懈 ③沥 (2)A (3)C 3.答案:示例一:不同意。社会原因:《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代表的是祥子 这一类生活在社会底层受迫害的人,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黑暗的旧社 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个人原因:祥子狭隘的个人主义和 他的愚昧固执、软弱妥协等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他最终走向堕落。 示例二:同意。如果曹先生及时回到北平,祥子就不用去人和车厂拉车, 也不会与虎妞产生感情纠葛,他为了自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继续努力,生活就 继续有奔头。 如果刘四爷能给祥子和虎妞提供帮助,他们的生活条件会好很多,不用太为 了生计而到处奔波发愁,虎妞也不会死。祥子和虎妞会一起养育自己的孩子,一 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 如果小福子不死,祥子的最后一丝精神支柱还在。他 跟小福子两个苦命人相亲相爱,相互理解支持,可以一起在曹宅做事,日子平 淡却也幸福。 4. (1)画面内容:梧桐树、落叶、被折断的枝梢; (2)画面声音:寒 风呼啸声; (3)预期表达效果衬托出行军将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 5. 两者不同。《从军行》中的笛声,在寒冷恶劣的边塞环境中响起,虽不 见吹笛之人,但伴随着红旗直上雪山的画面,展现出的是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和 不畏艰险的精神;而《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引发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二者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 6.C 7.(1)推托 (2)幼年死去父亲 (3)交学费 8.(6 分)(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要你交学费。 9.(4 分)甲文表达了只要学习就会进步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 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不要用旧的眼光看人;学习可以让人刮目相看)乙文赞美了 邴原幼而好学。 【乙文参考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 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邴原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回答说:“失 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 (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 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 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要你交学费。”于是邴原就 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10 答案: B 11【答案】 ② 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③开办机械加工厂, 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④ 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12【答案】(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 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 (2)“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 和伤感。 13.【 答案】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 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 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特点。 14.【答案】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 串联起来。②“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 真实性和亲切感。③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答 出两点即给分 15.①志愿军第 20 兵团官兵接受任务,修建靶场的故事。②史馆里的马灯背后 的故事。 16.(1).三个“第一”构成排比,一气呵成,突出了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这里 做出的开拓性成果,也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