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孔 乙 己 我曾问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一位毕生追求中华民族民主自由的战士。1936年他去世时,上海民众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表达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深深敬仰。 作者名片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等。 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理清故事情节 01 03 核心素养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02 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 点击结论 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因分科取士而得名,是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发展到了唐代,更加完善。真正达到鼎盛,是在明清时期。 45% 80% 35% 75% 点击结论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特定环境 小说 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肖像 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 字词释义 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年关”。 文:古代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一枚铜钱为一文。 上大人孔乙己:古代通用的一种描红纸,印有“上大人孔乙己” 这样一些笔画简单、三字一句的文字。 君子固穷:出自《论语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因为穷困而改变操守。 固,安守。 多乎哉?不多也:出自《论语 子罕》意思是“多吗?不多了” 梳理情节 默读课文, 说说文章记叙了“孔乙己” 的哪些事?概括出来。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12-13) 孔乙己被打残和最后一次来买酒(10-11)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4) 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6) 孔乙己教“我”写“茴”字(7)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8)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和氛围(1-3) 插叙孔乙己的人生经历(5) 起因 背景 发展 高潮 结局 孔乙己 第二课时 人物轮廓 (回顾上节课内容) 1. 孔乙己读过书却 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 ; 2. 孔乙己有一技之长但 ; 3. 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却 ; 4. 孔乙己生活贫困却 ; 5. 孔乙己心底善良却 。 好喝懒做 会干些偷窃的事 从不拖欠酒钱 常遭人嘲笑 课文前三段对咸亨酒店的交代,有何作用? 走进咸亨酒店 -- 社会环境 45% 80% 35% 75% 咸亨酒店 ——— 对比 短衣帮: 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 长衫主顾: 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交代人物所处的贫富悬殊的社会环境,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孔乙己: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社会的缩影 45% 80% 35% 75% 孔乙己: 一个尴尬的存在 孔乙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层人,可是,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拥有知识分子的高贵,所以,那身标志着他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他始终视若珍宝,不舍得脱下来。他又进不了“长衫客”的朋友圈,怎么办?那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这样一来,他就变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夹在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中间的多余人。 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暗示人物的命运。 自然环境:写出了当时环境的…(特点),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走 近 孔 乙 己 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让人影响深刻,除了记叙事件本身的典型性外,更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再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