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试卷(一)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种群数量特征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 B.顶极群落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2.为了调查某山区喜鹊的种群密度,初捕50只鸟中有喜鹊20只,将其标志后原地放回。适宜时间后,再捕50只鸟,其中被标志的喜鹊5只,没有标志的喜鹊10只。由于喜鹊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此山区中喜鹊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60只 B.大于60只 C.小于220只 D.大于220只 3.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B.t2时的甲种群环境容纳量最大 C.t2~t3,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相同 D.t4后,乙种群基数增大,增长会越来越快 4.(2024·舟山高二质检)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多数生物为“J”形增长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鱼类养殖过程中,在接近K/2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获得最大捕捞量 D.在“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5.(2024·宁波高二调研)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波动 B.种群周期性年间波动主要发生在成分比较简单的高纬度环境中 C.降雨量是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 D.食物是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内源性因素 6.嘉兴南湖放养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原理 C.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边界与南湖的水体边界基本一致 D.与鲢、鳙鱼间的生态位重叠相比,鲢、青鱼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多 7.(2023·湖州高二期末)下列群落中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又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的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草原 8.(2023·杭州高二期末)在森林、草原等不同的群落中,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都有所不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与季节变化无关 B.土壤中小动物数量越多丰富度越大 C.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D.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9.(2024·绍兴高二期末)群落的演替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有一定规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叫丰富度 B.成功定居的先锋植物可通过影响环境为以后侵入的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C.侵入定居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竞争平衡阶段消失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0.旅游干扰是指旅游者踩踏、攀折植物,猎杀动物或由于污水与尾气排放等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行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干扰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旅游干扰会使景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发生倒置 C.旅游干扰可能会改变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旅游体现了景区的直接使用价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