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2539

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金水外国语、经开外国语等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2732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外国语,河南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
  • cover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清明时节将至,学校组织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以下是小语同学撰写的活动稿,但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助他解决其中的字音字形问题。 在这春意盎然,翠柏凝春的清明时节,我们满怀着崇敬与追思,齐聚烈士陵园,庄重举行清明节扫墓活动。这片宁静的陵园,是革命烈士们沉睡的地方,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毅力、鞠躬尽①_____(悴 瘁)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用热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沥尽心血为我们缔造了如今安逸的生活。站在这片浸染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往昔的峥嵘岁月仿佛在眼前浮现,让我们一同缅怀先烈,追溯他们可歌可②_____(弃 泣)的英雄事迹,传承那永不磨灭的崇高精神。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小语感觉有些同学不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她想写一段话勉励同学们,但语句的顺序不小心被打乱了。你认为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苦难,就是人生诗篇中跌宕起伏的美丽诗行。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 ②③⑤①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③①④ 3. 古诗文默写 青春当以诗心铸傲骨,承介甫先生《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的极目胸襟,看千山俯首,观万象澄明;困顿当以诗情破迷障,取放翁《游山西村》中“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守正智慧,仰伯玉《登幽州台歌》时“_____,_____”的时空哲思,于平仄跌宕处见天地,在浩荡寰宇中悟永恒;修身当以诗魂塑品格,追濂溪先生《爱莲说》中“_____,_____”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风骨,汲定庵《己亥杂诗》里“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的奉献襟怀;立世当以诗锋保家国;循《木兰诗》中“_____,关山度若飞”的巾帼豪气,于金戈铁马中见忠勇。 4.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请你参加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处处皆学问。根据你的观察与思考,请参考示例再写出两个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所收获的例子。(字数不必与示例完全相同) 示例:听新闻联播,跟着播音员学说普通话。 (2)正眼看招牌。店铺的招牌是街市的“窗口”,好的招牌,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还能引起消费的兴趣。下图是小文找到的,它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请你仔细观察,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它的构图要素及其能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 ①1974年,叶嘉莹终于得以第一次回国探亲。当时她从加拿大经香港到广州,再从广州飞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当从飞机上看到北京城的两排灯火,我想,那是不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长安街呢?我就流下泪来了。”叶嘉莹说。 ②1977年再次回国,叶嘉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周总理去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中,花圈和挽联上写的也都是旧体诗。“我想,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文化根底浓厚的民族,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还是很习惯旧诗词的。”叶嘉莹萌生了回国教书的念头。 ③“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离世的叶嘉莹,作出一个重大选择,毅然决定回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诗歌,做古典诗歌传承的事业。”虽然在国外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