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和探究活动,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命观念、探究实践) 2.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学习科学史资料,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众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蒜黄和蒜苗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蒜黄是黄色,而蒜苗是绿色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除了蒜黄和蒜苗外,我们常吃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环节二 讲授新课: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自主学习】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又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29-30“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针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请你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1: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作出假设1: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提出问题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 作出假设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提出问题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吗? 作出假设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学生可能提出问题见左侧。 以提出问题2为例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整体过程。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2和作出的假设,分析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制定计划。 【小组展示】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1.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检验淀粉? 滴加碘液,“淀粉遇碘颜色变蓝”。 2.能否直接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呢?为什么? 展示“直接在叶片上滴加碘液”的图片。 “绿色”干扰淀粉遇碘变蓝的显色效果。 3.如何去除叶片的绿色? 酒精脱色。叶绿素属于亲脂性物质,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4.能否直接加热酒精呢?为什么?应该如何操作? 酒精沸点低、易燃所以酒精要进行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 5.酒精是否会对碘液鉴定淀粉造成影响呢?该怎么操作? 漂洗,洗掉酒精。 6.上述方案是否能验证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光这个条件呢?应该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变量?你会如何设计? 不能,需要设置对照,变量是光,可以部分遮光,部分照光(遮光的部分可以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7.是否可以将实验材料直接放阳光下照射,让它制造有机物? (提示:实验之前,叶片中有没有可能储存着以前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如果有,怎么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呢?) 暗处理。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逆推实验操作步骤,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设计原理,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总结归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 1.暗处理———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遮光对照———形成对照,部分遮光、部分照光。 3.酒精脱色———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 4.清水漂洗———洗掉酒精。 5.碘液染色———淀粉遇碘变蓝。 6.漂洗观察———洗掉碘液,观察现象。 【展示视频】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视频,提示学生关注实验注意事项。(酒精只能水浴加热!)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完成酒精脱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