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2771

第18课 辛亥革命 授课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4-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70167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辛亥革命,授课,课件,3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著作《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他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他还喊出“中华共和国万岁” 的口号。《革命军》刚一问世,便不胫而走,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成为引导志士仁人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列强侵华 各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 各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相继失败 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县令吴永迎驾,慈禧放声痛哭,此耻如何可雪 ,大清国仍在乎? 衣无外褂,腰无束带,发长之寸余,蓬首垢面,憔悴已极。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中国今日正处在“存亡危急之秋”,外部列强环逼,内部革命蜂起,非开设民选议院,使万机决于公论,政权广及齐民,则独裁之弊不除,内乱之源不塞。 ———宪政讲习会速开国会请愿书 上述材料反映出国人怎样的心态和情绪?此种心态引发了清政府、改良派、革命派怎样的行动? 要革命的,这时候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 ———陈天华《警世钟》 心态和情绪: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和忧虑情绪日益高涨。 行动:促使清政府、改良派、革命派竞相变革。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的航程在20世纪初年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在这个社会政治大变动的时期里,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前途出路问题的时代中心课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到国人的面前。 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政治运动———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股势力互争雄长。 ———李细珠著.新政、立宪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为何近代中国最终走向了革命? 朝廷 清末新政孕育革命 立宪派 转向支持革命 革命派 壮大革命 狭义上,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上,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1901 1912年1月 1903 1894 兴中会 成立 清末新政 邹容《革命军》宣传发动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1911 1912年2月 清帝退位 专制统治结束 1905 1912年3月 《临时约法》颁布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概念解读:辛亥革命 1911年9月,革命党人决定在中秋节发动起义。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 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暴露。 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 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革命真的只是意外吗? (一)政治: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清政府“自救”改革失败,未能挽救民族危亡。 (1)清末新政:1901—1911年 内容:①改革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