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69329

(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785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
  • cover
(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 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试题解析】题干没有涉及官学的信息,故A项 错误;中国奴隶社会实行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础的贵族政治,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世袭,材料中赵襄子的行为以及引起的反响表明了权力来自于世袭以外的途径逐渐兴起,这是对原有的贵族政治的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表明井田制瓦解和土地兼并的意思,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诸子百家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25.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试题解析】题干中董仲舒的判案标准是按照《 春秋》操作的,有其内在的框架,与“重情轻法”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仅仅是关于寡妇改嫁这一单独现象,不能得出整体地位较高的结论,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汉代是允许寡妇改嫁的,封建伦理纲常对婚姻的束缚较少,故C项正确;寡妇改嫁只是妇女婚姻的一个环节,而且材料并没有表明寡妇改嫁就是能够自主选择的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C 26.隐士是古代远离权力中 心的特殊群体,或洁身自好,守道不仕,或逍遥山林,与世无争。钱锺书在评价历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态度时认为,“为政者亦识隐士装点山林,其作用每胜于趋跄廊庙”。下列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B.“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D.“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题干中钱钟书的意思是有些统 治者会采取默认真正有才学的隐士逍遥山林,并不会征召他们入仕,以此来营造君主开明、社会和谐的氛围,“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意思是使遗落的人才被提拔,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将天下英雄尽揽囊中,与题干意思不合,故B项错误;“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意思是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有才能的人肯定会主动投身社会,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意思是指官场里风气腐败,那些隐士远离官场,洁身自好,这样一种风气应该推广到全社会去,故D项正确。 【答案】D 27.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 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试题解析】明清时期统治者仍然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文学作品中国商人形象的变化,无法判断商业道德伦理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士人主流价值观的变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代表市民情感需求的文学作品逐渐丰富,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商人的外在形象必然要从过去的负面为主向当时的正面过渡,故D项正确。 【答案】D 28. 1895年,李鸿章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