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回延安 贺敬之 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在外奔波多年回到故乡,人们的心情该是多么兴奋和激动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出生在山东枣庄却与延安有着不解之缘的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他回到阔别十年的圣地延安时的心情和感受。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以引出要说的事物),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回延安》是采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其新意在于:(1)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2)多用普通话而少用陕北方言;(3)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盏( ) 糜子( ) 白羊肚( ) mó pàn kuàng zhǎn méi dǔ 盏:量词,用于灯。 登时:立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油膜:油炸的黍米面饼。 脑畔:诗中指窑洞的顶。 眼眶: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眶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5个小节的主要内容。 (1)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喜悦 (2)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感激、怀念 (3)话延安———描绘热闹场景———真挚、兴奋 (4)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欣喜、豪迈 (5)祝延安———歌颂光辉历史———赞美、热爱 憧憬美好征程 赏析句子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赏析:动作描写,“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热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赏析:运用方言“几回回”表达了“我”对延安的思念之情;“双手搂定宝塔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似言宝塔山之小,“我”可以搂住,一个“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故地之物的亲切之感。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赏析:拟人,“唱”“笑”“招”分别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以人的特点,写河流、村庄、旗帜也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时急切、喜悦的心情。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赏析: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亲人们”,具有鲜明的延安特色。这两行描绘了热情好客的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欢乐场面,营造了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赏析:比兴,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并比喻“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什么? 赏析: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本领,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学到了革命精神。“东山的糜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