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3442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86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时,练习,答案
  • cover
七年级语文新部编版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时练习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面对甲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写静景,勾勒出一幅层云生起、飞鸟归林的画面,此景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D.全诗无“望”字,但“望”字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2.甲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乙】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首联写农家招待客人。一个“足”字,体现了“丰年”的富足,也表达了农家款客的盛情。 B.乙诗首联“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C.甲诗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乙诗写诗人沉醉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D.乙诗尾联从听觉和触觉入手,以悠扬钟声引出翠微山色,将春山月下的情景勾勒了出来。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若将《游山西村》与《过故人庄》视为乡村生活的诗意画卷,从意象营造与情感映射的交互关系出发,阐述二者如何展现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望岳①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江汉②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甲】诗创作于公元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漫游生活,此诗作于漫游途中。②【乙】诗创作于公元768年,五十六岁的杜甫历经磨难,生活日益困窘,他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所绘之景是泰山近景,运用比喻修辞,以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富有情致,以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高大的特点。 B.甲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对诗人使劲睁大眼睛张望,感到眼眶欲裂的描写,把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加形象鲜明。 C.乙诗尾联化用“老马识———的典故,以“老马”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仍能有所作为,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怨愤之情。 D.两首诗都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甲诗流露出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憧憬,乙诗则寄托了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的情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