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小学冀教版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减法 《13,14减几》 《13,14减几》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12减几,对“破十法”“想加算减”等算法有了初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的。教材通过情景图让学生思考“一共有13只企鹅,被冰山挡住的有几只”,引出怎样算13减5。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经验,唤醒学生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前面所学习的“破十法”“想加法算减法”等算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创新意识。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体会算理,并能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通过总结归纳计算方法,掌握计算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自主尝试计算13,14减几的过程。 2.会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13,14减几的减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口算方法。 重点:正确计算 13、14 减几的减法,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破十减”或“想加算减”的方法。 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下面这个小动物———企鹅(播放介绍企鹅视频) 企鹅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主要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它们通常在寒冷的冰川和岛屿上筑巢。它们喜欢聚集在一起,成千上万只企鹅聚在一起的场面非常壮观。 师: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企鹅什么特点? 生1:我知道了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 生2:我知道了它们通常在寒冷的冰川和岛屿上筑巢。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13,14减几》就围绕冰山和企鹅展开,下面今天我们就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明确数学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 生1:一共有13只企鹅。 生2:我们能看到的有5只企鹅。 生3:问题是,一共有13只企鹅,被冰山挡住的有几只?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完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共有13只企鹅,被冰山挡住的有几只? 师: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吗? 生:我列的算式是13-5。我是这样想的:一共有13只企鹅,减去能看到的5只企鹅,就能计算出被冰山挡住的有几只了。 师:这位同学讲得非常清楚!企鹅的总数13只,是由能看到的5只和被冰山挡住的只数组成的, 求冰山挡住的有几只,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图中的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效果评价:生生之间互相评价,并给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想一想、算一算,探讨13减几的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3-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经验,自主尝试算一算,再你的小组成员说一说。 生1 :我是想加法来算减法,计算13-5等于多少,先想5加多少等于13呢?因为 5+8=13,所以 13-5=8. 生 2:我是摆小棒算的:先摆出13根小棒,从一捆小棒中去掉5根,还剩5根,5根再和旁边的3根合起来是8根,所以13-5=8。 生 3:我是用“破十法”算的,与摆小棒的道理一样,把13分成3和10,10减5等于5,5再加3等于8,所以13减5等于 8。 师:同学们很棒,用这么多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 13-8 等于几,该怎样算呢? 生:计算 13减 8 时,想8加几得 13,根据 5+8=13 可以算出13-8=5。 师:仔细观察:13-5和13-8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生1:计算13-5时,想5加几得13,计算 13减 8 时,想8加几得 13,根据 5+8=13 可 以同时算出13-8和13-5的得数。 生2:通过观察我发现,减去的这两个数相加就等于前面的数。5+8=13,所以 13-5=8, 13-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